我给自己提了一个口号,叫做“少玩手机多看书。”这个口号不提不要紧,一提发现我读书的时间多了很多。一些人会把玩手机归类为屏幕阅读。还是少粉饰吧。刷社交APP是真,阅读是假。就算是打开一个学习APP,顺带的会把社交APP轮番看一遍。心烦意乱了,再看一遍。之所以要“少玩手机多看书,”本质上还是觉得自己需要系统,潜心的学习。而摆脱不了手机控的话,这一生都不会脱胎换骨,更不可能实现个人思想上,学识上的飞跃。现在玩手机也可以说是所有国人,乃至全球都有的沉疴宿疾。我不能改变任何人,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。
前几天出差,乘坐火车和飞机,在火车上,在候机厅,看看周围的同行者,无论男女老少,大多在低头摆弄手机,看图片、看视频、看新闻,拍照片、发图文、发微信,各得其所,各得其乐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旁若无人。其实,我也爱看手机,只是自己的眼睛和颈椎受不了,看的时间长了,弄得眼睛花脖子痛。睡前是我断网抄书的时间。所谓断网是不开电脑,不看手机。我发现我断网了,朋友圈照样热闹,QQ群照样热火朝天,但不关我什么事。本来嘛,地球离开谁照样转。真有要紧事,电话都打进来了。别太迷信自己在网上真能“呼风唤雨。”名人家事再跟风,再评论,您也是个吃瓜群众,还是洗洗睡吧。凌晨四点,经过一个晚上休整的我已经满血复活,开始从床上一跃而起,准备晨读。还发现一些夜猫子还在群里道晚安,还在意犹未尽。如今的手机,是集电话机、照相机、摄像机、报纸杂志、收音机、游戏机、银行卡等于一身,轻薄短小,功能齐备,一机在手,走遍神州。人们爱之喜之,如自己的影子一般,走到哪儿带到哪儿,一时不可无它,一时无它则若有所失。人们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手机,真是“人人不出门,便知天下闻”。不能不感谢科学家的这一伟大发明,不能不感谢这个互联网好时代。手机这一电子产品,给新时代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红利。相距千里万里的人可以微信聊天如在眼前,商场购物不必带现金可以微信支付宝付款,不必听广播天气预报就知风雨冷暖,更可以了解天下大事街头巷议小道新闻,不一而足。然而,这小小的手机也给这一代新人带来了某些伤害。
第一,当属读书人。一些读书人痴迷于手机,迷上了网上阅读,把纸质的书本丢在了一边,家里的藏书越来越少,甚至嫌原来的藏书占地方,干脆当废品卖了。可是到头来,掐指算来,又是一年三百六十五,完整的书没读几本,没有什么收获,得到的只是零零碎碎的街头新闻、只言片语,知识水平没提高,写作能力没提升,颈椎闹了毛病,眼睛昏花了。我就是受害者之一,眼睛开始花了,脖子僵硬了,经常去小诊所做理疗。如今的出版社日子都不好过,书刊不好卖,网络文学倒是火起来。
第二,害的是青少年。一些孩子迷恋网络游戏,少年不知勤学早,荒废了学业,游戏了人生,把家长气的要死。一些孩子上了大学,也是手机不离手,看视频啊,看电影啊,打游戏啊。还有的为了赚钱,开起了直播,点灯熬油,不务学业,生物钟紊乱,赚了钱,心理不健康,身体累垮了。
第三,害的是普通百姓。亲戚朋友相聚,寒暄了几句,就都忙着玩手机,似乎再没什么话可说。新春佳节,家人团圆,围着一桌子饭菜,大多独自摆弄手机,亲情也被冲淡了,气的有的老人对子女说“再别回来啦!”最近看到几篇网络新闻,一个女孩过马路时只顾低头弄手机,被一辆飞驰的小轿车撞飞;一位大货车司机因为摆弄手机,车子冲出了高速公路隔离带。因为迷恋摆弄手机,造成车祸人祸的新闻常常见于网络和报刊。
当然,对任何事物、事情的认知,需要辩证法,需要一分为二,手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利大于弊的,就像不能因为有了车祸就否定汽车发明。凡事要有度,在此只是奉劝和我一样的闲瑕时爱读书者,少玩手机多读书,多读纸质书刊。半年多了,我是手机能放就放一放,把原有的藏书又翻出来,坐在椅子上、躺在被窝里,专心致志的读一读,省去了许多玩手机的精力体力,睡眠也改善了许多。同时,也奉劝那些立志求学的年少者“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,”珍惜大好年华,多读书、读好书,做好人生的积淀,方能驶向成功的彼岸。
少玩手机多看书,这句口号我死磕定了,也发誓执行到底。零碎信息刺激性强,使人兴奋,但不能变成自己的资本。系统的知识必须从书本中得来,通过反复阅读最终内化成个人资本。